现在是: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凌晨好! 登录 | 注册 | 进入商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主 编: 杨炳麟
编 委: 谢  冕 杨匡汉
  吴思敬
韩作荣
  叶延滨 唐晓渡
  陆  健 程光炜
 
马新朝
耿占春
  商  震 杨炳麟
  杨志学 赵  勇
  杨晓民 何向阳
  (按年龄长者为先)
首 页 中原诗群 空间·网刊 中国诗歌馆 诗歌现场 中国诗歌社区 名家肖像 诗书画苑 网上书店
卖 场 理事广场 在线阅读 诗歌讲堂 高 端 对 话 窗 外 档 案 诗词园地
 
         诗  讯
更多>>
 
浪漫樱花 魅力淇滨·许穆夫人杯” 首届..
    征稿启事详情>>
    
范永光《凡人范语》作品.. 1-12
第六届中国长诗奖揭晓 .. 12-15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 12-15
《百年女性散文诗选》研.. 3-15
河南省作家协会关于转发.. 3-1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 3-15
中国作协九届四次全委会.. 2-25
关于转发《2019年度中国.. 2-22
 
        诗 广 告
更多>>

 
         编 委

赵勇

  赵 勇 1963年12月生,山西晋城人。在山西大学(1985)、山东师范大学(1990)和北京师范大学(2002)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文学院副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坛背后的讲坛》,博士学位论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初探》,与人合著或参写有《文艺学范畴论》、《怪才莫言》等著作多部,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 100 余篇。曾获《批评家》首届新人优秀论文奖( 1988 )、《外国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2002)等。近年来,主要从事文学理论、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学术著作:
专著:《文坛背后的讲坛——伏尔泰与卢梭的文学创作》,海南出版社 1993 年版
参著;《 20 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黄河出版社 1990 年版
参著:《寓言鉴赏辞典》,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1 年版
参著:《怪才莫言》,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2 年版
合著:《文艺学范畴论》,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6 年版
编著:《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欣赏·外国散文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学术论文( 2000 年以来):
 
A 、杂志类
1、《介入偏离与阅读倾斜——审美阅读研究之一》,《当代文坛》(成都) 2000 年第 1 期。
2、《沈从文写作教学法的当代启示》,《写作》(武汉)2000年第3期。
3、《爱情乌托邦——流行音乐批判之一》,《艺术广角》(沈阳)2000年第 3 期。
4、《怀什么旧——流行音乐批判之二》,《艺术广角》(沈阳)2000年第4 期。
5、《无奈的反抗——流行音乐批判之三》,《当代青少年研究》(太原) 2000 年第 3 期。
6、《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 80 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收入《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 12 辑。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7、《先思想者,然后学问家》,《河北学刊》(石家庄) 2000 年第 5 期。
8、《广告:欲望的包装——大众文化现象分析之一》,《东方》(北京) 2000 年第 8 、 9 期。
9、《下滑的精神——体育文化批判之一》,《东方》(北京) 2000 年第 10 期。
10、《黯淡的圣火——体育文化批判之二》,《体育文史》(北京) 2000 年第 5 期。
11、《言尽意与言不尽意:从对立到统一——论刘勰的言意观》,《晋东南师专学报》(长治) 2000 年第 2 期。
12、《冷峻的反思 殷切的期望——〈读山西作家群论稿〉》,《中国图书评论》(沈阳) 2000 年第 10 期。
13、《意象形态与 90 年代中国文学》,《文艺争鸣》(长春) 2000 年第 6 期。
14、《幻想的此岸与彼岸——试论青少年读者接近文学的心理动因》,《当代青年研究》(上海) 2000 年第 6 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 2001 年第 2 期复印。
15、《先锋的没落——从崔健的摇滚看中国当代文艺的先锋性》,《山花》(贵州) 2001 年第 2 期。
16、《先锋有多先》,《文艺评论》(哈尔滨) 2001 年第 2 期。
17、《学位论文的病灶与病根》,《文艺争鸣》(长春) 2001 年第 3 期。
18、《完美的假定 悲凉的结局——论赵树理的文艺传播观》,《浙江学刊》(杭州) 2001 年第 3 期。
19、《印刷媒介与中国大众文化批判》,《文艺理论研究》(上海) 2001 年第 3 期。
20、《对话的结晶 整合的典范——从〈文学审美特征论〉看童庆炳对中国当代文论的贡献》,《中国文化研究》(北京) 2001 年夏之卷。
21、《后现代主义:他们传播过什么,我们接受了什么》,《艺术广角》(沈阳) 2001 年第 4 期。
22、《革命使男人……,使女人……》,《东方文化》(广州) 2001 年第 5 期。
23、《后现代人的前现代心理——读何顿〈荒原上的阳光〉》,《名作欣赏》(太原) 2001 年第 6 期。
24、《深刻的片面》,《书屋》(长沙), 2002 年第 1 期。
25、《在商业、政治与艺术之间穿行——冯氏贺岁片的文化症候》,《文艺争鸣》(长春) 2002 年第 1 期。
26、《解读〈大腕〉》,《电影艺术》(北京) 2002 年第 2 期。
27、《影视本性:真实的谎言》,《艺术广角》(沈阳) 2002 年第 2 期。
《糖:养分与“毒药”——中国当下文化工业管窥》(话题讨论,参加者),《黄河》, 2002 年第 4 期。
28、《一部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力作》,《前线》(北京) 2002 年第 9 期。 P63
29、《民间话语的开掘与放大——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外国文学研究》(武汉), 2002 年第 4 期。 P1-9
30、《崔健的摇滚乐与反抗的流变史》,《书屋》(长沙), 8100 字, 2003 年第 1 期。 P70-74
31、《何谓“文化工业”——解读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北京),(13400), 2003 年第 1 期。 P29-39
32、《阿多诺与电子文化的紧张关系》,《文艺研究》(北京),(2500), 2003 年第 1 期。 P156-157
33、《在散文的时代里诗意地思考——聂尔其人其作》,《文艺争鸣》, 2003 年第 2 期。 P70 - 72 。
34、《从精神涣散到听觉退化——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接受理论》,《音乐研究》 2003 年第 1 期。 P44 - 48 。
35、《平等与民主的神话——论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3 年第 2 期, P65 - 67 。
36、《文学:在炒作中走向前台?——关于“文学先生”与“文学女士”的调查报告》,《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3 年第 3 期, P26 - 32 。
37、《性与暴力:从狂欢到娱乐——论西方影视的大众文化特性》,《当代电影》, 2003 年第 3 期, P53 - 56 。
38、《也说新潮术语——兼与王珂先生商榷》,《艺术广角》, 2003 年第 4 期, P48 - 50 。
39、《在辩证法问题的背后——试论“阿多诺-本雅明之争”的哲学分歧》,《外国文学评论》, 2003 年第 3 期, P122 - 130 。
40、《数码时代的阅读与写作》,《书屋》 2003 年第 9 期,第 62 - 65 页。
41、《印刷文化语境中的现代性话语——为什么阿多诺要批判文化工业》,《天津社会科学》, 2003 年第 5 期, P100 - 106 。
42、《把文艺消费考虑进来之后——接着“董文”说》,《文艺争鸣》 2003 年第 5 期, P59 - 65 ,第二作者。
43、《法西斯主义与大众文化——论阿多诺大众文化观中的一个主题》,《文艺理论研究》 2003 年第 5 期, P43 - 53
44、《在合法性危机的背后——如何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文学理论学刊》第 3 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45、《电话、情书、身体与数字化时代的爱情——解读〈桃李〉中的李蓝之恋》,《潞安文艺》 2003 年第 6 期。
46、《在后现代与前现代之间——〈活成你自己〉的一种解读》,《小说评论》 2004 年第 1 期。
47、《走向美学:从异托邦到乌托邦——论马尔库塞的晚期思想》,《文化与诗学》,新世纪/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48、《追求沉思还是体验快感:流行音乐再思考——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批判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2 期, P53 - 58
49、《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国之旅——从一篇被人遗忘的“序言”说起》,《书屋》 2004 年第 3 期, P65 - 69
50、《大众文化的颠覆模式》,《文学评论》 2004 年第 3 期, P63 - 70
51、《新世纪文学理论的生长点在哪里?》,《文艺争鸣》 2004 年第 3 期, P13-15
52、《“无边的典型”》,《读书》 2004 年第 6 期。 P18 - 20
 
B .报纸类
1、《作家附照片:好看与被看》,《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1日 。《作家文摘》 2000 年 12 月 15 日 摘录。
2、《唉——〈一声叹息〉》,《太原日报》2001年1月1日。
3、《“引文”在学府》,《太原日报》2001年3月12日。
4、《从昆德拉的新译本说起》,《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21日。
5、《大众文化师生谈》,《中国文化报》2001年3月28日。
6、《在回顾中反思 在反思中建构――读〈时代的回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现代教育导报》2001年3月26日。
7、《我的失语症》,《杂文报》,2001年4月10日。
8、《为什么知识分子不喜欢大众文化》,《太原日报》2001年4月9日。
9、《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文艺报》2001年4月17日。
10、《有感于梅娘进入文学史》,《文论报》2001年5月1日。《当代文学文摘卡》 2001年第2期摘录。
11、《读〈自由风格〉,想阿多尔诺》,《深圳特区报》 2001年12月24日。
12、《数码时代人文研究的命运》,《太原日报》2002年8月19日。
13、《为什么知识分子喜欢世界杯》,《太原日报》2002年8月5日。
14、《理解事件的辩证法――评李建盛新著《理解事件与文本意义》,《太原日报》2002年9月30日。
15、《遭遇“激情”之后的胡思乱想》,《深圳特区报》2002年8月12日。
16、《“教授”、“作家”与“场”之间的关系》,《深圳特区报》2002年8 月26日 。
17、《不想看〈英雄〉》,《太原日报》2003年1月15日。以笔名肖力发表。
18、《关于文化批评》,《太原日报》2003年2月12日 。以笔名邓林发表
19、《数码时代的阅读》,《太原日报》 2003 年 2 月 12 日 。
20、《作家的学位论文》,《太原日报》 2003 年 2 月 26 日 。以笔名肖力发表
23、《改写名著的三条原则——小说〈沙家浜〉引出来的理论思考》,《文艺报》 2003 年 5 月 27 日 。第二作者。
24、《再说“引文”》,《太原日报》2003年5月21日
25、《十岁的相声?》,《太原日报》2003 年 6 月 18 日。以笔名肖力发表。
26、《数码时代的写作》,《太原日报》 2003 年 6 月 25 日 。
27、《不折不扣的文化怪胎》,《法制日报》 2003 年 7 月 18 日 ,第 5 版。
28、《 SARS 与文学——复课第一天的即兴讨论》,《太原日报》 2003 年 7 月 9 日 。
29、《谁是新大众》,《太原日报》 2003 年 7 月 23 日 。以笔名邓林发表。
30、《恢复真实的尊严——读《放下武器》,《法制日报》 2003 年 7 月 25 日 。
31、小说《沙家浜》是“后现代”文本吗?《太原日报》 2003 年 8 月 27 日 。
32、《冷眼看短信》,《法制日报》 2003 年 12 月 5 日 。话题讨论参加者
33、《小说〈手机〉病在何处》,《法制日报》 2004 年 2 月 13 日 。
34、《潜规则:从演艺界说到评论界》,《法制日报》2004 年 2 月 27 日 。
35、《颠覆英雄的代价——观众不喜欢电视版杨子荣的理由》,《法制日报》 2004 年 4 月 2 日 。
36、《批评家变成表扬家之后》,《法制日报》 2004 年 4 月 9 日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诗刊    人民文学网    河南作家网    河南文化网    大河文业网    河南诗词网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刊社    人民网    诗歌报    央视网    作家网    文学报    腾讯网    新浪网    中华诗词网    诗林    中国书协网    中国文艺网    北方文学网    天津诗人网    北京诗人网    中国诗文网    左岸读书网    新诗代    诗生活    中青网    文艺报    中诗网    大豫网    光明网    扬子江诗刊    诗潮    绿风诗刊社    搜狐读书网    华语诗歌网    中国诗人网    当代诗词网    古代诗词网    中华诗词网    诗选刊    冰心网    文心社    小说界    诗中国    国学网    中文网    江南杂志社    山花    河南文艺网    百花文艺网    敦煌诗刊社    华语文学网    中国文苑网    红豆杂志社    诗词歌赋网    榕树下    大众网    中原网    新华网    商都网    中青网    学术网    星星诗刊网    半岛    诗词名句网    诗词吾爱网    中原诗词网    南方周末网    中国摄影网    外国文学网    中国文学网    古诗词    古诗文    文学乐    十月刊    搜韵网    读者网    意林网   
 

咨询热线:0371—66267916   66268398   66267915  合作联系关于河南诗人客服中心访客留言站长信箱关注我们 

河南诗人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网站声明

电子信箱:henanshiren@126.com

 河南诗人 2008-2017 (Henan Poet) 郑州市金水路99号建达大厦6D座